作者:鄧惠文、吳若女,天下網路部整理

 

人和人交往的時候,必須保留一道適當的界限,夫妻之間也是一樣。

 

很多來找我諮商的個案會說:「希望另一半『不要再用情緒虐待我』,因為另一半每天就苦著一張臉,『好像我欠他什麼一樣』。」其實,夫妻若能保持健康的界限,才能擁有長久的關係。

玩過兩人三腳嗎?再怎麼契合的夫妻,兩個人感受不會一模一樣,更不可能完全同步。所以如果沒有距離,你會分不清哪些是別人、哪些是自己,人生沒辦法這樣過。

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,通常已經夠煩了。每個人的生活都有很多要忙、要擔心的事情,如果隨時都得處理對方的喜怒哀樂,婚姻生活壓力會「破表」。

我認為真正的親密感是:兩人要有緩衝空間。就像抱小寶寶一樣,重點是給他一個支撐,而不是抱得很緊,這樣無法排洩情緒。如果你抱得太緊,他會踢你,他會想爭取玩耍的空間,希望可以扭來扭去很自在。
 
「又來了!又選在我最忙的時候出狀況。」如果夫妻間沒有心理防線,你會無法忍受對方好像隨時都在找麻煩。
 
有次我在百貨公司看到一對夫妻,丈夫穿拖鞋、沒刮鬍子,看起來一副不修邊幅的樣子。太太當場公開數落他幾句,讓先生很不是滋味;而剛剛在精品店,因為先生穿著太輕便而被店員看不起的太太,也是一臉委屈。像這位太太就很需要建立心理界限。

如果有了心理界限,你會比較能容忍對方不符合自己的理想。所以不管對方好或壞,不見得和我有關,這是婚姻中保留彼此喘息空間的要件。

 

另外,有界限的好處是:夫妻不會過度要求對方。很多人在婚姻中缺少這種心態,只會一味挑剔對方,造成不必要的爭執和難題。一旦對方有問題時也才能自保,常看到一些先生或太太積欠卡債,把另一半也拖下水。

在婚姻裡,千萬不要打肉搏戰,不是為對方做牛做馬,才叫愛。
 
其實經營婚姻就像吃鴛鴦鍋,一鍋紅湯和一鍋白湯,中間隔著一道板;若沒有這個隔板,就不能做自己。

人都是要做自己最快樂,愈認可自己的人,會愈有魅力。如果為了愛情,你必須犧牲、配合和委屈,一旦做過頭,愛就沒有了。(作者為精神科醫師)

【同場加映】夫妻間不應該有祕密?殺了婚姻的5個迷思

有人說:「結婚,就是兩個人帶了不同的期待走進禮堂。」有哪些迷思容易讓人在婚姻中觸礁?能改變嗎?

台灣的結離婚對數比,從10年前的每四對有一對,到近年的每三對有一對,數字飆揚,令人咋舌。一個婚姻專家幽默道:「每三對有一對離婚,其他兩對,一對是還在吵,另一對是沒說出來。」

經營婚姻真的有這麼難?是不是有些不實的期待,在婚前就已根深柢固。是不是有些想法,在婚姻裏怎麼也走不出來。有哪些迷思容易讓人在婚姻中觸礁?

迷思1:生小孩能改善婚姻關係

古時候的老祖母,會對爭吵不休的小倆口說:「別吵了,生個嬰仔就會好。」即使是現在,很多夫妻也這麼想。

生小孩,真的有用嗎?

許多研究發現,生小孩,的確能暫時轉移夫妻的注意力,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,一起完成這重要的「共同目標」,所以,兩人有可能進入休兵合作的狀態。古時候阿嬤的勸,大概是出自這道理。

也許短期內可分散注意力,但時間一久,壓力與磨擦遲早會出現,因為日夜需要照顧的嬰孩,是很大的責任與負擔。

像親民和太太就是常見的例子。他們打從婚前就開始吵,但覺得「結婚後就會好」,於是仍執意走進禮堂,這當然是另一個迷思。

婚後,情況沒有改善,反而吵得更兇,因為在婚姻裏有更多責任與承諾。這時太太意外懷孕了,親民不想這麼早生,太太卻執意生下,認為小孩可解決問題,穩固婚姻。最後,還是以離婚收場,因為他們繼續為小孩爭吵。

所以,「生孩子最適當的時機,是在婚姻健全時,而不是出現危機時,」在美國頗具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師阿諾.拉查若斯分析。因為在養育過程中,夫妻還得對小孩的養育方式及相關問題有足夠的共識,否則只會不斷爭吵,延續戰火。

迷思2:男人一定要養家

「你沒有養家,」太太抱怨。

「我怎麼沒養,房貸是我出的,小孩學費也是我出的,」先生反駁。

「可是,你沒出生活費和菜錢。」先生愕然。

和過去比起來,女性比以前更獨立自主,經濟條件也比以前好,但在她們的內心深處還是會覺得,「男人應該養家,要付所有的帳單」,常常做婚姻諮商與輔導的台北市立療養院社工師董秀珠發現。

「別看它是個迷思,」她繼續說,「它存在你我之間,深深影響夫妻關係。」

但這的確是過去所留下的傳統與觀念,在「男主外,女主內」的家庭結構中,男人一定得養家。在現代社會,只有先生一份的薪水,很難撐起一個家,所以很多太太加入掙錢的行列。

因此,「如果還死守著這個觀念,會給夫妻雙方極大的壓力,」董秀珠在門診的個案中發現,像近來中年失業多,或太太錢賺得比先生多,都可能對婚姻造成傷害或威脅。

不過,更常見的狀況是,夫妻共同養家,「誰出得多,誰出得少」,常變成爭執的焦點。

就像前面的例子,先生明明已出了較大宗的房貸與教育費,但太太心裏仍不開心。此時,不妨問太太:「你說的養家是什麼?」「你希望我把錢出在哪裡?」師範大學輔導老師暨副教授、也有多年婚姻諮商輔導經驗的樊雪春建議。

「其實,妻子在乎的是心裏的感受,希望在錢上得到先生的疼愛與支持。」

因此她建議,夫妻間還可以玩個小遊戲,用一種心理量尺法,從0~10分,請太太列出,先生出什麼錢,會得到多少分。例如,出菜錢和生活費是10分,而小孩的學費是5分,那不妨讓先生出菜錢和生活費,可讓太太得到較大的滿足。

迷思3:每次的性都應該很棒

擁有美滿性生活的先決條件是: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,別以為自己的性生活,永遠會像好萊塢電影情節那麼美妙。

英國知名的家庭婚姻專家羅伯.帕森斯在最新力作《60分鐘改變你的婚姻》裏,提出10個夫妻可共同努力的目標,其中一項是打破性的迷思。

好萊塢的浪漫畫面,常讓人誤以為,女人永遠能「性」致高昂,而男人總是既狂野又溫柔,更不會做完就倒頭大睡。

但在現實生活中,會碰到太太的生理期,也有雙方都精疲力竭時,或想親熱卻碰到孩子醒過來。所以當然無法期待每次都很棒。

那些「性愛調查」的統計數字,也讓人神經緊張:一週要2.7次才正常,如果沒有,是不是代表我們就不夠好?「找到適合你們兩個人的方式,就是最好的性了,」帕森斯誠摯建議。

例如,時間允許,感覺也不錯時,來個豐富的「滿漢大餐」,從愉快的聊天談心,到細膩的前戲愛撫,以至最後的高潮,都可以很盡興。如果時間有限,但還是想做,不妨來個「速食」或「清粥小菜」。不必餐餐都堅持佳餚,那會錯過可口有趣的小點心。但也不能常常吃速食,會讓人乏味,失去食欲。

要感覺都對了才能做,也是性的另一個迷思。因為生活的瑣事磨擦或壓力,隨時存在,要感覺都對了才能做,只會使夫妻愈來愈疏遠。

有些夫妻發現,透過性可以渲洩情緒或壓力,在親密的身體接觸後,兩人反而有頭緒,願意好好談談。但這不是每對夫妻都適用,只能說,試試看。

迷思4:夫妻間不應該有祕密

「我今天看到小咪,好奇怪,她看起還是很年輕,一點都沒變,」太太回家跟先生說。

小咪是先生婚前女友,已多年不見。先生想了一下說:「對啊,她很有女人味,應該還有很多人喜歡她。」

這下不得了,太太發起飆來,直說他念念不忘,先生則無辜地說:「我只是把感覺說出來,又不是我遇到她。」

能不能跟另一半透露自己對其他異性的好感?要不要打探另一半婚前的親密關係?藏了多少私房錢要不要據實以告?

這真是婚姻中的大哉問,夫婦間要完全透明、坦誠以告,才算好夫妻嗎?

婚姻專家多建議,會讓另一半誤會吃醋,但對兩人關係又無益的事,真的不用多說。像上面那位無辜的先生,就是妻子太在意,才引發一場戰爭,了解對方的罩門後,就別再「據實以告」。至於婚前的親密關係,當然也是照章辦理,因為,那都過去了,如果全部照實講,也無助於現在的關係。

除了善意過濾說話的內容,另一個要打破的迷思是:結婚,就是要兩個人完全融合在一起,你泥中有我,我泥中有你。

「其實,每個人都有與人結合,以及維持獨立自我的需要,」心理學家約翰.雅各在新書《有關婚姻的謊言》中分析,「健康良好的婚姻,是夫妻倆都有彈性與能力,能適當調整距離。」讓彼此既有親密感,又不至於窒息。

沒有另一半的同意,不去翻他的錢包或私人信件,也不去查他的帳戶,或要求他給email的密碼。信任對方,且給對方自由翱翔的空間,才能讓婚姻關係長長久久且快樂。

迷思5:夫妻的隱私不能對外說

曉華從小和幾個姊妹一塊長大,有什麼事會立刻告訴其他人,想辦法一起解決。婚後,她也這麼做,卻讓先生十分不快,特別是其他人打電話來「關心」時,簡直快發瘋,他覺得自己毫無隱私,不喜歡別人插手他們的家務事。

兩人為此爭吵許久,卻沒有結論。

到底夫妻間的問題能不能對外說?

根據心理學研究,適度對他人傾吐心事,有益健康,和別人經驗的交流,也有助於自己解決問題。但碰到夫妻的事,卻得謹慎選擇傾吐對像,因為,那還牽涉另一半的面子問題,還有兩人的隱私。

有婚姻輔導經驗的樊雪春就說:「我比較不會把家人當做第一選擇,」因為家人會感受到你的情緒,無法持平看問題,特別是碰到向心力較強的原生家庭,如果整個家族陷入戰火,很容易演變為「你欺負我們家的兒子或女兒」,讓問題愈來愈大。

其實,哪對夫妻沒有問題,只是或大或小,能解決或不能解決罷了。「找個可信任的朋友談談吧,」許多婚姻專家都會這麼建議。跟朋友談,至少能達到傾吐的效果,又沒有「後遺症」。成熟、有經驗的朋友,也許還能給些良性建議。

結婚14年的樊雪春,深知夫妻關係經營不易,不僅有可信任的朋友做後盾,還有自己的婚姻諮詢師。深深信賴這支援系統的她說:「婚姻顧問就像親密的家庭醫生,能隨時照護我們婚姻的健康。」

因為婚姻在不同階段,會有不同問題。她建議,別忌諱向人傾吐心事,也別害怕尋求協助,只有坦誠自己的難處,才有機會找出最好的解決方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創業顧問 J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